
猜你想看
[单选题] 效标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如何亦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。效标测量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()。
[单选题]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某求助者说:"我马上要去国外留学,但我从没离开父母,周围又有很多好朋友,可现在一下走那么远,人生地疏,真不知道出去后会怎么样?"针对求助者的叙述,心理咨询员作了下列几种回答,从通情达理的角度来看,你认为()最贴切。
[多选题] 教材中把咨询划分为()。
[单选题] 为了研究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,在2013年10月对北京某学校小一(3)班学生的同伴关系进行了测验,后又在2014年10月和2015年10月对该班进行了同样的测验。该项研究是()设计。
[单选题] 罗德提出在学绩测验中,为了保证其可靠性,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:五选一测题,0.70;四选一测题,0.74;三选一测题,0.77;二选一,()。
[单选题] 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“存在焦虑”,这是( )提出的。
[单选题] 癔症多以( )为发病基础,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,病程反复 迁移。<br>
[多选题] 在施测MMPI时,如出现受测者轻率从事或不愿意暴露自己,主测者 应( )。
[多选题] “人际关系三维理论”的“三维”包括( )。
[单选题] 漂浮焦虑的特点是( )。

推荐试题
效标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如何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。效标测量的可靠性即效标 测量的( )。
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首先由( )于1955年所编制。
"我一事无成","我是个失败者","我一无是处",这些是()的不合理信念。
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( )。
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“存在焦虑”,这是( )提出的。
初诊时,面对求助者的“掩饰性问题”,咨询师()。
癔症多以( )为发病基础,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,病程反复 迁移。<br>
对受测者施测16PF,主要目的是为了( )。
认知理论把视野限制在矫正特定的( )过程以使个体适应当前的生活。
一般资料:求助者,女性,42岁,中学教师。 案例介绍:求助者由于女儿的问题前来咨询。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。 心理咨询师:您好!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? 求助者:我女儿今年14岁,我发现她有咬手指的坏毛病。我怎么说她都没用,有时我气急了就使劲拧她几下,但也就管几分钟的事儿,过一会她还是老样子。现在她的手被她自己咬得伤痕累累。一看到我女儿的手,我就急得不行,您一定要帮帮我啊! 心理咨询师:我也是母亲,因此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,也替您感到着急。您能具体谈谈是怎么回事吗? 求助者:大概四、五个月之前吧,她在思考难题时会偶尔咬咬手指,我看见了就批评她。没想到我越批评,她咬得越频繁。我试过对她咬手指的行为不理不睬,但只坚持一两天,我就又忍不住要批评她。 心理咨询师:您女儿在学校期间咬手指吗? 求助者:据班主任讲,她在学校倒不怎么咬。孩子的爸爸也说,只要我不在家,女儿咬手指的次数好像也少很多。 心理咨询师:您能谈谈您平时是怎样教育女儿的吗? 求助者: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,因此她非常听话。到现在,我女儿平时看什么课外书,穿什么衣服,都听我的安排。很多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乖的女儿。可就是咬手指这个毛病,不管我怎么说她,她就是改不了。您说我该怎么办啊! 心理咨询师:从心理学的角度讲,您女儿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与您对她的教育方式有关。 求助者:和我有关? 心理咨询师:您的女儿今年14岁,正处于青春发育期。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。而您对女儿各方面的控制,很可能激起您女儿强烈的逆反心理。她一直是个乖乖女,不愿意公开顶撞您而破坏她自己“好孩子”的形象。当她发现她咬手指的行为能让您生气、着急时,她就把这种行为作为反抗您的一种工具,所以才会出现您越是责骂她,她咬手指的行为越严重的情况。 求助者:……(沉默),这样看来,我女儿的问题确实与我有关系,那我应该怎么办呢? 心理咨询师:当您女儿再咬手指时,您别批评她,也别去关注她。如果她没有咬手指,您要给她鼓励和奖励,比如让她自己决定当晚看什么课外书,第二天穿什么衣服等。 阳性强化法主张()。
